top of page
咖啡時光 2.JPG

十分之一的

咖啡拾光

串連上下遊咖啡愛好者的服務設計方案

設計概念

2015WISE團隊競賽北區優勝作品

設計概念

《十分之一的咖啡拾光》是一個串連咖啡愛好者、咖啡小農與咖啡通路的服務概念。由講座挑起咖啡愛好者對台灣咖啡的興趣,並參與咖啡產地深耕體驗、共創價值。最後媒合咖啡通路,一同推廣台灣在地好咖啡。

​愛喝咖啡的你,有喝過台灣咖啡嗎?

早晨喝杯咖啡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,無論在連鎖咖啡店或是巷弄裡的咖啡館,台灣的咖啡產值年年破億、在生氣蓬勃的產業背後,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,逐漸培養出挑選好咖啡的品味。不過在這玲琅滿目的選擇當中,卻鮮少看見台灣自產的咖啡豆,難道在物產豐饒的寶島沒有生產咖啡嗎?實際上,在台灣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本土咖啡工作者,卻絕緣於產業榮景之外...

台灣咖啡的興衰史

你知道嗎?台灣曾經是東亞最大咖啡豆輸出國。最早由英商德記洋行引進阿拉比卡咖啡,日據時代開始大量栽種。後期受到政局與全球市場的影響,咖啡產業停滯凋零,直到近年咖啡飲食文化的興盛,帶動了產業的復甦。

台灣咖啡現況分析
台灣咖啡興衰.png

台灣咖啡產地

台灣咖啡產業概況

咖啡產地.png
利害關係人

利害關係人的問題與需求

利害關係人 問題.png
研究概述

台灣咖啡的新契機

串連從咖啡樹到咖啡杯的獨特體驗

咖啡拾光是我們在訪談台灣咖啡販售者、咖啡烘豆師、咖啡農業推廣的學者專家與相關次級資料後,根據利害關係人的需求痛點設計的一套服務體驗流程,我們整合了產地體驗、產業媒合與經驗分享三個服務亮點,讓咖啡愛好者親身體驗台灣咖啡豆的採收,一起參與生產過程,希望建立起台灣咖啡在咖啡愛好者的良好印象,讓城市終端消費者瞭解台灣在地的好咖啡,突破過去局限在地方土產的貧乏印象。同時將人流帶入農村,活絡農村環境,提升當地消費經濟。

為拉近咖啡愛好者對台灣咖啡的距離,我們參考了社區支持型農業(CSA)推廣頗具成效的台灣藍鵲茶,邀請咖啡同好以打工換宿的方式參與咖啡採收,一來解決台灣咖啡季節性採收缺工嚴重的問題,二來讓親身參與的消費者看見優良咖啡農的生產過程,並將這份採收成果帶回咖啡廳分享,過程中安排合作的咖啡烘焙師精心烘製從產地帶回的咖啡豆,期望串連起上下游兩端的認識與聯繫,當咖啡店業者、烘焙師對咖啡豆擁有良好評價,我們相信這些互動有助於建立小農、消費者與咖啡店的合作關係。

icons.png

重台灣咖啡印象

服務亮點

在地新鮮好品質

​工作假期/減少缺工

服務亮點

2-在地深耕.png
角色轉變_原圖.png
1-共創.png

在地深耕

​深耕之旅能讓參與者更貼近產地的生活樣貌,與當地締結情感,不但能加深對台灣咖啡產地的印象,更可能成為影響當地的潛在力量。

共創價值

參與者經由講座、深耕之旅以及共創活動過程逐漸累積對此服務理念的認同,進而化身為台灣咖啡的推廣者,為延續服務盡一份心力,成為良善的循環。

將消費者導入生產行為,有助於增進後端消費者與生產著對話,也讓生產端更了解市場需求;並將收穫提供給咖啡零售業者,建立起「一起為台灣好咖啡努力」的心裡價值。

​故事分享

顧客旅程地圖

顧客旅程地圖

顧客旅程地圖是我們服務設計的流程圖,詳細敘述了咖啡拾光如何將消費者導入咖啡產地,以及如何讓服務循環的過程。過程中也對利害關係人在服務中的角色進行了演繹,讀者可回顧利害關係人的問題需求後,檢視服務中的角色設定關係。

​活動實拍
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1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2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3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4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5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6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7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8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09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0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1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2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3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4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5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6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7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8.png
0426-咖啡拾光排版-19.png
活動場勘實拍

活動場勘實拍

照片實拍.png
照片實拍2.png

​競賽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

服務設計:楊世宇、程芙蕖、吳品臻、胡小瑞、周宜瑾
插畫設計:吳品臻

  活動攝影:楊世宇  

THANKS

bottom of page